立足改革,新型工业化初现成效——三门峡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解读之三
自2018年起,全市紧扣“制造强省”战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顶层设计与资源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到2023年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时,改革初现成效。
一、工业经济市场主体稳步增加
五年来,全市工业企业单位数量增幅明显,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门峡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594个,比2018年末增长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4家,比2018年末增长51.7%。
二、工业经济实现提质增效
五年来,全市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技术创新,在做大做强重点产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18年以来,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保持平稳较好的生产经营状况,工业经济规模稳步扩大。三门峡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1071.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9.6%,资产总计853.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营业收入172.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4.6%,资产总计364.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2.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营业收入52.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0.7%,资产总计96.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85.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营业收入30.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4.3%,资产总计31.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9.2%。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34.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2.7%,资产总计59.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8%。
工业经济产出效率显著提高。近年来,全市在工业转型发展中实施高技术改造,智能化生产加速取代传统人工,企业人均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均营收水平明显提升。三门峡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人均资产180.6万元,高于全省109.6万元的平均水平,比2018年末提高25.0万元;人均营业收入156.4万元,高于全省94.2万元的平均水平,比2018年提高34.8万元。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十亿的工业企业达到27家。
三、优势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明显
全市主要工业产品种类丰富,产品结构日益优化,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三门峡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解铜产量比2018年增长65.2%,饮料酒增长53.3%,硫酸增长41.8%,十种有色金属增长37.7%,电解铝增长23.6%。部分优势产品在全省占比较高。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硫酸229.3万吨,占全省产量的42.0%;十种有色金属81.7万吨,占全省产量的16.5%。
五年来,全市通过实施系统性政策组合拳,初步构建了优势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崛起,创新驱动引领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未来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充分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挺起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业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