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6地入选中国县域经济100强榜 有你家吗?
全国百强县,一直以来都是衡量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近日出炉的“2018年中国县域经济100强研究成果”无疑将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今年,河南省6县(市)入选全国百强县,且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缩影。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活力也在县域。
据赛迪顾问近日发布“2018年中国县域经济100强研究成果”显示,百强县总体发展水平较高,人均GDP为10.6万元,实体经济是县域发展的主要动力,百强县第二产业增加值4.9万亿元,占比53.8%。同时,百强县消费需求旺盛,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万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8%。
东多西少、强省强县,河南6县(市)入选
从分布上,百强县呈现区域不均、东部占优的特点。
百强县东部地区占74席,中部地区占16席、西部地区占8席,东北地区有2席。与2017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2位,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各增1席。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初现成效。
同时,强省强县,江苏领先。在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占6席,并包揽前4位。江苏、浙江、山东三省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22席和19席。
黑龙江、吉林、山西、甘肃、青海、宁夏、云南等省份的县域均无缘百强。
尽管与排名前三的省份差距略大,但河南省以6个席位排名第四。进入百强榜的6地分别是:新郑(第49名)、荥阳(第52名)、 巩义(第59名)、新密(第62 名)、登封(第83名)、禹州(第87名)。
据了解,在“2017年县域经济100强榜单”中,河南省共有5县(市)入选,此次新晋的县(市)为禹州,排名第87名。
相比于去年排名,其他5县在百县榜中的排名也都有所提高。其中,荥阳市表现尤为出色,排名上升了35个名次。
第二产业是发展主要动力,科技创新为未来发展支撑
2017年,百强县的土地总面积、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0.5万平方公里、9105万人、8.2万亿元,以占全国约2%的土地面积,不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1%的GDP。
百强成果显示,第二产业是百强县发展的主要动力。百强县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6:53.8:43.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9万亿元,占比53.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3个百分点,也远高于广东、江苏、山东等发达省份。百强县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减少第二产业的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升第二产业整体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百强县的人均GDP为10.6万元,超过广东、山东等发达省份,按照钱纳里工业化进程阶段划分,处于工业化后期。
赛迪顾问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引导中国县域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向到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进而到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是处在工业化后期的中国县域在新形势下应当积极把握的机遇。”
消费需求旺盛,内生需求增长动力不足
2017年,百强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万亿元,占全国的8.5%,其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6万元)高出30.8%,与广东省持平。
较高的收入水平是消费需求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百强县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42417元、19955元,分别比全国水平高出17%、46%,也高于广东、山东等发达省份,与江苏省大体持平。
成果显示,百强县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驱动,内生需求增长动力不足。2017年,百强县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7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7.5%),但高于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依然是以投资作为主要内生动力,但在经济新形势下,积极刺激域内消费才是百强县实现长足发展的基础。”上述负责人指出。
百强县中,8个县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大于100%,78个县域介于50%~100之间,表明大部分百强县的经济增长依赖投资驱动,仅少部分百强县告别投资依赖,转向消费、服务为主的经济结构。
资本吸附能力弱
2017年,百强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0.1万亿元,较GDP体量相近的广东省相去甚远。同时,2017年百强县人均存款额为11.1万元,远低于浙江的18.97万元、广东的17.42万元和江苏的16.18万元,表明中国县域金融资本活力不足。
赛迪顾问认为,百强县应当在发展过程中注重金融市场的管理,优化资金融通渠道,使域内资本高效有序运转,实现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