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清洁能源生产快速增长
2017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全市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逐步回升、清洁能源生产快速增长。
一、我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的主要特点
(一)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逐步回升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下同)890.5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6年下降0.07%。
从分月情况看,除1-2月份、1-3月份能耗增速比上年同期小幅下滑外,其他月份呈增长态势,支撑了较高的增加值速度。2017年受高耗能产品产量回升影响(精甲醇同比增长18.9%、水泥同比增长28.7%、原煤同比增长21.8%、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45.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9.0%。
(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但降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0.07%,降幅总体呈逐月收窄趋势;降低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10%)。
从分月情况看,除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外,其他月份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差距扩大至9.03个百分点。
(三)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同比下降,火力发电效率提高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加工转换能源投入1038.67万吨标准煤,产出676.49万吨标准煤,能源加工转换投入产出率为65.1%,比上年同期下降5.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火力发电量比上年增长45.6%,火力发电产出占加工转换产出的比重比由上年的17.5%上升到27.9%,提高10.4个百分点。由于新增大唐三门峡电力有限责任公司10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火力发电行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比上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
(四)清洁能源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我市大幅提升清洁能源生产能力,清洁能源生产量快速增长。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共计2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1%。
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占比较大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有16家,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为743.1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3.4%,拉动全市能耗同比增长11.5%,是全市能耗增长的主要因素,这16家企业能耗的增减直接影响全市的节能成效。
(二)六大高耗能行业对全市能耗增长拉动明显,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
2017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48.9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10.3个百分点,是拉动全市能耗增长的主要因素;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4.58%,应引起重视。
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11.0%,主要是由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同期增长46.1%(主要原因是本年名录库新增大唐三门峡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华能渑池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家能耗较高的火力发电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比上年同期增长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同期增长2.7%所致,其他三行业均下降。
(三)各县(市、区)节能成效不平衡
2017年,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除渑池和产业集聚区上升外均有所下降,其中:卢氏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8.73%,灵宝市下降21.73%,义马市下降10.71%,陕州区下降7.13%,开发区下降3.79%,湖滨区下降0.96%;渑池县上升14.21%,产业集聚区上升21.23%,各县(市、区)节能成效不平衡。
三、对全市能源消费现状的几点建议
2017年,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节能降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一步深入,仍面临着较大挑战和压力。随着市场形势的好转,高耗能行业生产逐步复苏,引起能耗增速快速反弹,节能降耗工作压力不容忽视。
(一)以主要耗能行业和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工业节能降耗
要把工业领域作为节能的主战场,重点实施推进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技术创新等一系列节能工程。以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和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严格行业标准、推进行业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持续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此外还有大量的秸秆、废弃垃圾等可资利用的能源资源。其中风力发电建设周期相对较短,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应充分利用全市风能资源丰富的特点,加大对风力发电的支持力度;继续对水电资源、太阳能资源和生物质能进行开发利用,做好规模、布局、通道和市场的衔接,因地制宜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推广风电、太阳能发电与其他分布式能源相结合的互补开发模式。以推进多元化、清洁化为主要目标,加快新能源开发,充分提高新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强度。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持续开发可再生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