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门峡市统计信息网 >统计分析

“十二五”期间三门峡市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

发布日期: 2016-05-17 08:17
来源: 地调队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采取多种措施,稳增长、保态势、抓落实,着力促进经济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十二五”期间,三门峡市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达到23825元,比2010年的14720元增加9105元,年均增长10.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84元,比2010年的5859元增加5225元,年均增长13.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0.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二、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市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314元,年均增长12.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同期,全市人均GDP年均增长9.1%收入实际增速高于人均GDP增速0.1个百分点,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分年度看,随着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全市居民收入增速呈稳步放缓的态势。2011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11.0%9.2%9.3%9.5%7.3%,增长速度逐年放缓,但回落幅度相对平稳。

三、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十二五”以来,中央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三门峡在贯彻中央精神的同时,制定出台了多项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快于城镇。2011201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幅分别为13.7%11.5%10.5%10.1%8.4%,分别高出城镇居民增速6.22.04.13.13.0个百分点。全市城镇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以农民收入为1)由2010年的2.511缩小到2015年的2.15:1,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缩小态势。

四、居民收入结构优化,收入渠道多元化

1、工资性收入对居民增收贡献最大。2011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速分别为14.2%9.9%14.4%11.9%9.4%,年均增长12.0%。“十二五”时期,居民工资性收入对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每年都超过45%,对居民的增收贡献最大。

2、家庭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随着居民家庭资产规模扩大,居民投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居民租金、股息、红利等增收渠道拓宽。投资房产、购买股票、基金、保险、理财产品的家庭越来越多,三门峡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财产性净收入750元,比2010年的人均314元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9.0%,财产性收入成为居民家庭收入新的增长点。

3、经营净收入年均增长12.3%。“十二五”以来,全市大力繁荣城镇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随着经营环境及形式的不断改善,服务业和餐饮业的兴起,个体经营户日益增多,从事第二职业、兼职的城镇居民不断增加;全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特色农业果、烟、菌、菜等持续稳步发展,从而拉动了居民经营净收入的快速增长。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971元,比2010年的人均2223元增加1748元,增长78.6%,年均增长12.3%

4、社会保障逐步完善,转移性净收入稳步增加。随着离退休金、养老金标准的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费的发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粮食、良种、养殖等各项补贴的及时兑现,以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三门峡居民得到的政策性转移收入稳定增长。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达到2233元,比2010年的人均1324元增加909元,增长68.7%,年均增长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