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1986年三门峡升格为地级市以来,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能源工业、铝工业、黄金工业、煤化工和林果加工业五大支柱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格局,商业贸易十分活跃,农、林、果、烟、牧各业发展迅速。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48.79亿元,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05.55亿元。三门峡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之际,三门峡也面临着由过度开发、粗放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三门峡素以富有“黄(黄金)、白(铝矾土)、黑(煤炭)”资源著称。多年粗放、低端的开采加工,慢慢地使“资源优势”成为“资源陷阱”,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的传统产业深陷其中,经济转型到了“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关口。
危机面前,三门峡市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制高点。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三门峡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正在实现低端、粗放、一般向高新、专属、特色转变。同时深入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早转早主动,晚转就被动,不转没出路”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内化成加快转型发展的自觉行动。
本文通过对当前三门峡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对三门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希望可以促进三门峡尽快摆脱资源依赖发展路径,依靠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为实现“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内合作示范城市、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大战略定位,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三门峡贡献力量。
一、三门峡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一)三门峡区位概况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的黄河“金三角”地区,是伴随着 “万里黄河第一座大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而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三门峡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自古即为“两京锁钥”的战略要地,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境内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郑(州)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横贯东西,209国道和规划建设中的运(城)十(堰)铁路、三(门峡)淅(川)高速公路沟通南北,将形成“三纵四横”大交通网络,是连接豫晋陕三省、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
(二)三门峡发展低碳经济已取得的成果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再到党的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政治决定,三门峡高度重视,低碳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大量资金被吸引到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三门峡积极探索有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途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五年前下降了36.98%和69.95%,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了五年前的2.61倍和2.5倍,
1、转型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是由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依据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环境、教育、科技、政府行政能力等指标,发布的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竞争力排名在全国前150名的城市属于竞争实力较强的城市。三门峡近年来高速发展,综合竞争力排名已由2008年的196位上升至2012年的147位,跻身全国前150强城市。
从城市化进程看,2012年三门峡市城镇化率达47.60%,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与2000年人口普查的32.91%相比上升14.69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2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反映家庭生活品质及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上看,2012年三门峡城镇恩格尔系数达27.1%,同期河南平均水平为33.6%。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1.8%,同期河南平均水平为35.6%左右。两项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自主创新体系日益完善,2012年全市共建成省级研究中心49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9%,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劲引擎。
2、变废为宝,深度发掘产品附加值
近年来,三门峡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的“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努力培育“资源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废弃物回收再生”的生态型循环经济模式。从2002年至今,三门峡市主要形成了工业废弃物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四大循环经济产业。围绕能源工业、铝工业、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及深加工、煤化工、林果生产加工等五大基地建设,三门峡打造了煤—电—铝一体化、采矿—冶炼—精深加工—废弃矿石利用、煤—气一体化系列产品、果品基地—浓缩果汁—果汁饮料—果酱—果胶—果渣饲料综合利用等九大产业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确保各类资源被“吃干榨净”,基本实现了资源在区域内梯度增值转化。
3、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地区特色资源
(1)地热利用
位于三门峡陕县的温塘因其境内死火山得名,据专家法测试,温塘矿泉水水层发育补给条件较好,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水中含有大量偏硅酸、锶、钾、铁等34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钙和镁的含量和比值较佳。属低矿化度淡温泉,水温25℃~
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这一地热资源,引导资金投资温泉洗浴、医疗保健、品牌矿泉水等领域,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
(2)风能利用
风力发电是新能源领域中技术发展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的发电方式之一。三门峡为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风力资源,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号召,
截止2012年,共装机70余台,容量超过了100MW。据推算,每年可向国家电网输送19300多万千瓦时绿色电能。每年可节约原煤约5.84万吨,节水56万立方,减少灰渣排放2.3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废气排放21.23万吨,为豫西地区空气质量指数达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凸显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自然及人文资源利用
随着“大旅游”战略的建设和实现,三门峡依托自然及人文景观发展起的旅游业正蒸蒸日上的发展。2012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75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逐渐成为三门峡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
4、招商引资,增加对新型低碳产业投入
2012年全市实施高新技术重点项目110个,完成投资29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44.7亿元,增长28.6%。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丙尔金”清洁度金技术,解决了氰化物污染难题,被誉为镀金产业的一场革命,已成功应用于民用工业、航空航天和国防尖端科技领域,获得国家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并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先后得到河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发改委“十二五”预算内投资项目支持。三门峡速达公司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增氧调压节能装置,速达纯电动汽车三大核心技术达到实际领先水平。2011年国家环保部颁布的五个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门峡占据两个。
(1)速达交通集团,成立于一九九六年,经过全体员工十余年的积极努力,现已发展成为环保节能的高科技企业。
《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在三门峡建设以速达公司为骨干的豫西纯电动轿车生产基地。目前,速达公司年产50万套配套核心零部件及20万辆速达牌电动轿车项目已列入省重大建设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56亿元、年缴税40亿元,间接实现产值800余亿元、利税150余亿元,吸纳2万余名工人就业。2012年4月,速达交通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一辆纯电动轿车诞生。2013年5月,速达电动汽车招商会举行,速达牌纯电动轿车与22家经销商签订了订购意向。截至目前,速达交通集团2014年预计生产出厂的纯电动轿车已被全部订购。
(2)渑池铝工业园区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东方希望渑池镓业在氧化铝生产中采用高端化新技术,从废料中“榨”出高附加值微量元素金属镓。东方希望从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成为新兴的高科技行业翘楚,是三门峡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2008年12月,为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把资源“吃干榨净”,东方希望渑池镓业公司正式开始筹建,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20吨4N镓提取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年收入达1.2亿元、利税3800万元。2010年7月,东方希望对原有技术进行大规模改造,大胆突破原有设计理念,调整原料应用及生产工艺,金属镓的产量大幅上升,产量调高20%—25%,产能达到年产50吨,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截至2011年11月,公司实现产能80—100吨/年,成为我国单厂产能最大的原生镓生产厂。
5、转型发展,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时期以来,三门峡经济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主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三门峡单位GDP能耗(可比价)为1.056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6%。同期“黄河金三角”的其他三市分别为:渭南1.650吨标准煤/万元、运城2.358吨标准煤/万元、临汾2.872吨标准煤/万元。这充分显示三门峡通过关停小火电企业、加强行业准入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市节能降耗工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了突出成绩。
二、三门峡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条件与不足
(一)三门峡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条件
1、三门峡有着发展低碳经济的自然环境
风能、水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三门峡市地处中纬度内陆区,位于黄河和群山的夹道口,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豫西开阔山地和黄河河谷地理优势所具有的独特风能资源有待持续开发。由季风气候带来的丰沛雨水使依偎着黄河的三门峡拥有利用水能的巨大优势。三门峡处于崤山山脉,属于秦岭山脉的一支,在地势第二和第三阶梯交界处,海拔落差大,也为水利发电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三门峡四季阳光充足,年平均日照2261.7小时,有着发展太阳能的便利条件。此外,全市生态环境良好,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027.5万亩,森林面积695.6万亩,森林覆盖率47.99%,居河南省第一,为发展生物质能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矿产资源方面,全市已发现矿藏66种,保有储量居全省前3位的有31种,是河南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能源矿产基地。黄金储量、产量均居全国二位,铝矾土储量达1.3亿吨居河南第三位,煤炭保有储量26.9亿吨。
旅游资源方面,华夏的古老文明、祖国的今朝奇迹、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国的秀丽冰川,在三门峡得到了巧妙的浓缩和展现,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十分广阔的前景。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这里留下了许多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三门峡市区位于黄河岸边,黄河绕城而过,三面环水,每年冬天成千上万只白天鹅在这里栖息越冬,形成了黄河上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三门峡也因此被誉为“天鹅之城”。自然景观主要有融观光、登山、避暑为一体,享有" 小华山"之美称的亚武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的陕州老城风景区(陕州公园);风光旖旎、景观险胜、古迹遍布的三门峡黄河游览区等。灵宝市境内的函谷关始建于周,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如今,集古战场与道教圣地于一体的函谷关是吸引海内外游客的旅游胜地。近年推出的"黄河之旅"旅游线路,已被国家旅游局定为14条旅游专线的第二条,推向国际市场。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39处,是道家文化、虢国文化和郭姓、焦姓的发源地,是仰韶文化的最先发现地、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奠定政权的铸鼎地、万经之首《道德经》的诞生地、禅宗初祖达摩的圆寂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象征的中流砥柱所在地,是成片地下民居“天井窑院”建筑群唯一完好保存地。
2、三门峡有着发展低碳经济的人文环境。
(1)2012年三门峡人均GDP位居全省第三,在中部城市位居前列。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经济支撑。2012年三门峡海关基本建成,国家铝及铝制品质检中心通过资质认证,国家果品及果蔬汁检测重点实验室落户三门峡市;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94.3亿元,增长57.5%,增速比全部投资增速高33.9个百分点,三淅高速灵宝至卢氏段、郑卢高速洛宁至卢氏段建成通车;批零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完成投资37.73亿元,增长34.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0.8个百分点,中心商务区建设进展顺利,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开业,湖滨核心商业圈初步形成;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与函谷关景区联合创建
(2)人才支持。人才可以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2012年三门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5.2万人,并大力推行引智计划。2013年,三门峡正式启动“崤函人才计划”,计划五年内,通过市县联动,面向国内外引进万名以上人才。其中,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名、专业技术关键人才1000名、各类急需紧缺人才10000名;以三门峡市拔尖人才选拔培养为龙头,引领带动全市培养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100名、专业技术关键人才100名、高技能人才1000名、农村优秀实用人才1000名。通过实施“崤函人才计划”,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级研究中心49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
(3)有着团结奋进的大环境。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许多在其他地市难以实行的政策在三门峡可以快速高效的实行。在三门峡地区,对于各类政策的实行,政府不遗余力的推行,人民尽全力支持配合,使三门峡成为许多政策的先行试点,这对于推行低碳经济有着有利的条件。三门峡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非常强,强烈主张发展低碳经济,这对于发展低碳经济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3、三门峡有着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
三门峡近年来强力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即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大通关”为带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以“大交通”为契机建设区域交通枢纽,以“大商贸”为载体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以“大旅游”为平台扩大城市对外影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规模化、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摆脱资源依赖路径,正是践行“四大一高”战略、促进三门峡市产业升级和“一高两化”进程的有力举措。
(二)三门峡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多年以来,随着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黄、白、黑等主要矿产出现资源危机甚至枯竭现象。黄金、铝矾土、煤炭目前保有储量分别仅剩102吨、1.78亿吨和10.6亿吨,按现有年开采量,可采年限分别为5年、7年和30年,主要产金县灵宝市已被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果品加工业产业链不长,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上,工业占全部经济总量的近70%,而资源性工业又占工业总量的近70%,且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一遇风吹草动,便软肋尽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和“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的产业结构,使经济转型到了“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关口。
1、高碳产业与产业结构引起的排放
目前三门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二、三产业比例失衡,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部分企业工艺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问题较为普遍。不管是引进新项目,还是对资源深度开发,都离不开技术和设备投入,没有先进的技术工艺发展,低碳经济无从谈起,因而技术进步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2012年三门峡高碳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80%以上,仍占主要地位,火电技术改造尚未突破大幅度降低CO2排放量的技术瓶颈,而技术瓶颈的存在也使得清洁能源替代火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融资机制供给不足资金缺口大的制约。
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和资金是紧密连的,除了技术方面的制约,在资金方面的不足更是发展低碳济面临的又一大难题。虽然政府不断加大对低碳产业的财政投入,通过银行启动绿色信贷,拓展融资渠道。但是,这些努力带来的资金非常有限。一方面,目前大规模低碳技术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捐款,尚无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另一方面,由于低碳经济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不可预期等点,金融系统普遍对低碳技术项目兴趣不足,加上国内金融系统在金融方面的经验不足,或不甚了解,大多数银行对低碳技术项目融资反应冷淡,即使部分银行实施融资,其信贷放款数量也非常有限,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融资机制的不足使得国内低碳经济的发展缺乏后劲。
中小企业众多,且大量集中于制造业,这些中小企业具有参与减排的任务,但是减排的意愿并不高。
3、经济发展阶段不适应
三门峡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电力、有色、煤炭、化工、建材、冶金等重化工业产业仍是当前和今后三门峡工业发展的重点,三门峡工业重型化的趋势还将加深。产业结构重型化既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符合三门峡的产业发展需要,但由于重化工业固有的资源高投入、高消耗特点,在促进三门峡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高耗能的现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导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其次,从居民生活来看,随着经济增长、人均GDP增加,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碳排放水平也增加。尤其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刚刚起步,碳排放增加速度很快。
4、人口呈净流出态势,流出人数逐年递增
三门峡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仍呈净流出状态,且流出人数呈递增趋势。2012年末三门峡常驻人口为225.62万人,而户籍人口为231.93万人,人口净流出6.31万人。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末三门峡人口仍呈净流入状态,当年净流入0.13万人;人口净流出现象是从2004年开始出现的,当年净流出1.89万人,从2004年到2012年呈现净流出人口逐年递增的状况。人口过度外流的趋势,不仅不利于三门峡资源的全面、合理开发,而且还将拉大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差距,最终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负担加重,给新兴高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三)三门峡建设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劣势
地缘、亲缘、文缘相近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山西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的三省四市,共同谋划全方位合作共赢的良策,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共谋发展,同时,国家已经同意金三角四市设立黄河金三角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黄河金三角综合试验区总人口1698万人,总面积57785平方公里,2012年经济总量4629.5亿元。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标准,从2012年中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结果看,三门峡市居147位,陕西省渭南市居187位,山西省临汾市居196位,山西省运城市居202位,三门峡目前居领先地位。但这一地位也是近两年取得的,并不稳固。因此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要选择科学的发展战略和正确的政策取向,确保在区域经济建设中领先发展,确保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三门峡建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规模大,人均指标高、经济结构优,产业集聚度高、增长速度快,发展后劲足、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外向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实力较强等方面。从2011年四市主要经济指标看,三门峡市绝大多数总量指标数据位居区域前列;从产业结构看,三门峡市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92%。特别是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4.3%,高于临汾的58.3%,远远高于运城38.1%和渭南的42.4%。三门峡的另一个优势是经济外向度高。2011年,三门峡市利用外资63149万美元,分别是运城、渭南、临汾的3.14倍、12.58倍和6.99倍(如下图)。这些都为三门峡建立区域中心城市,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计量单位 |
三门峡 |
运城 |
渭南 |
临汾 |
进出口总值 |
万美元 |
19780 |
125466 |
17390 |
79596 |
出口总值 |
万美元 |
16142 |
38964 |
13420 |
21003 |
进口总值 |
万美元 |
3638 |
86502 |
3970 |
58593 |
外商和港澳台商直接投资 |
万美元 |
63149 |
20089 |
5019 |
9033 |
与此同时,三门峡建立区域中心城市的劣势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少,经济总量小、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工业结构不合理,加工制造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总人口看,三门峡人口不及运城、渭南和临汾的一半,而市区人口更少。人口少,经济总量没有绝对优势,已经成为三门峡建立区域中心城市的最大“硬伤”。从城市化进程看,虽然纵向比有较大发展,2012年三门峡市城镇化率达47.60%,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4.4个百分点,说明三门峡城市化发展还有很大潜力。从第三产业各行业的规模和比重看,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不仅总量小,而且在整个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从公路建设里程看,三门峡明显少于其他三市;同时,邮政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也大大低于其他三市。由于地貌和人口原因,三门峡的城市框架、城区面积也都不及运城、渭南和临汾。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建设中进一步加强。
三、三门峡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
当前三门峡市经济基本面平稳,经济持续增长,转型持续深入,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三区”建设持续推进,民生持续改善。同时,经济回落速度过快、幅度过大,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仍在积聚,主要经济指标回落超过预期,支柱产业运行困难,资金供应紧张程度加剧。
三门峡仍处于开放招商、整体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机遇期,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四大一高”战略的积聚效应正在释放和显现,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顺利实施为继续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积蓄了能量。在稳增长中加快转型升级,要围绕“四大一高”推进经济转型,围绕“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升级,围绕“三区”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围绕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
当前,三门峡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培育、打造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这是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持续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的现实需要。目前,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已成为三门峡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年实现销售收入258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2.8%;规划实施的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销售总收入将接近8000亿元。三门峡转型发展的初步成效证明,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一路探索实践,一路砥砺前行,从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逐步确立“四大一高”战略,再到打造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已经找准了科学发展的方向,选对了经济转型的路子,只要坚持走下去,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四、三门峡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打造专属产业链条
近年来,三门峡经济社会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多项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力度大效果好。三门峡“黄(金)白(铝矾土)黑(煤)”等资源优势明显,要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上下工夫。要围绕煤炭资源的深度加工开发,在进一步做好煤制气、甲醇、丁二醇等项目的基础上,加大下游产品的研发投入,力争把义马市打造成煤化工产业城。要进一步坚定发展铝产业的信心,及时解决面临的难题,确保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抓住国家重视扶持新能源的机遇,尽快做好电动汽车的相关鉴定验证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生产经营、创业创新的服务力度,加大对矿山企业特别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确保安全生产。
属于专属产业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属于三门峡的产业。
属于三门峡的产业必须是在别的地方不容易发展,或其他城市不能取代,但在三门峡却能够有最大优势,此产业必须能根留三门峡,延伸发展成产业链的产业,才能说是属于三门峡的产业。
2、绝对不能是有污染的烟囱工业。
污染工业,烟囱工业对三门峡是杀鸡取卵,得到一时的利益,但造成永远不能弥补的伤害。
3、必须有很高的土地使用附加价值。
三门峡土地面积非常有限。必须在有限的土地上做到最高价值的利用,因此产业的选择必须是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才能成就三门峡整体经济的总量。
4、具有前瞻性。
属于三门峡的产业,必须能与时俱进,必须要有长期市场的需要,要有可持续发展。要在经济发达时及经济衰退时都不受过大影响的。
目前,三门峡已经依托地域优势建立杜仲专属产业链条。三门峡杜仲资源丰富,小秦岭山区有30万亩杜仲林,是林业部命名的杜仲实验基地。杜仲橡胶具有独特的橡(胶)塑(料)二重性,可广泛应用于化工(橡胶)、航空航天、国防、交通运输、通信、电力、水利、体育、医疗等行业。国家发改委在2011年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将“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作为单独一项列入了鼓励类农林产业项目之中,标志着我国政府将杜仲橡胶产业培育正式纳入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杜仲的医疗保健价值非常高,除了杜仲皮可入药之外,杜仲花序和杜仲芽叶做保健茶的开发利用早已起步,但由于它的汤色黑黄、味道苦涩,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意愿和市场开发。三门峡市九拓函谷红茶业有限公司是由福建入驻我市的茶企业,去年成功研制出“函谷红”茶,此次与三门峡市雄花茶叶有限公司合作,突破性地解决了杜仲茶难看难喝的行业难题,填补了国内杜仲芽叶开发利用的技术空白,也为杜仲芽叶的开发利用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真正把三门峡杜仲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灵宝市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果园式标准化杜仲基地,灵宝金地杜仲产业有限公司被中国林科院确定为“杜仲高新技术综合研究示范基地”,被中国林学会杜仲研究会命名为“中国第一杜仲籽园”,“灵宝杜仲”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杜仲产业将成为三门峡打造的又一专属产业。
(二)健全相关法制,鼓励创新行为
任何制度若不以法律的形式规范起来都会显得脆弱且难以获得保护。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它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创新技术,而这些技术创新往往在初期意味着高投入和产出的不确定性,若没有政府的鼓励扶持和健全的法制保障,这样的企业很可能在创新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三门峡市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创新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加以深度推进:从实施放宽前置审批条件、放宽出资标准、放宽经营场所限制、放宽名称管理、放宽准入领域等宽松政策方面,全力支持低碳项目和企业主体快速发展;从支持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项目落户、农业产业化、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支持低碳经济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从开展品牌大走访、开展“护标强企”等方面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努力提高新型低碳产业市场竞争力;从建立“绿色通道”“直通车”服务重点企业、建立工商联络员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信息公示通报机制、做好市场主体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等工作机制方面,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加强交流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加大区域经济开放程度,促进周边交流与合作
2012年,河南省统计局首次对全省18个省辖市区域经济开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三门峡市2012年经济开放综合指数为0.1069,仅列第15位。河南省区域经济开放水平监测指标体系涉及开放总量、开放效益、开放度等三个方面16项指标。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证明,开放程度是决定改革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认识开放,怎样促进开放,就成为三门峡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
解决好开放问题,一是转变开放思路,真正做到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投资领域、投资方式、融资模式、管理权限上全面放开;二是培育开放能力,今后要把整合开发区、调整土地政策、提升企业档次、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作为培育开放能力的重点,提高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公司、中介公司等方面的国际商务经营能力、谈判能力和纠纷处理能力;三是找准开放方向,应该根据三门峡的实际条件和能力,选择切实能够发挥三门峡优势的开放方向。
2、稳抓高、新、精、尖项目,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近年来,三门峡市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和打造黄金、铝工业、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与此同时,大型高新骨干企业还需要大力培育。目前,三门峡市资源型、原材料型、初级加工的小型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70%,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10%,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龙头还不多、带动能力还不强,已上马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正处在建设之中。引进、扶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仍是三门峡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抓新上高、新、精、尖项目,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一是筹划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抓好“特种专用车辆”“深冷甲烷分离技术研究”“陶瓷涂层锂离子电池隔膜”“黄金冶炼中氧化铁红提取”等省级重大专项的培育,特别是速达纯电动汽车和多轮驱动特种车辆项目,尽快建成整车生产线,早日投产见效。二是筹划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抓好“年产1万吨巯基乙酸异辛酯”“年产1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开发”“废旧轮胎处理成套设备”“年产1.5万吨水果液态果糖产业化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谋划培育,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新上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四是现有传统产业要加快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五是利用海关正式揭牌启用的大好机遇,加快申报三门峡综合保税区,支持进出口企业发展,力争使一批具有高、精、尖技术含量的项目在三门峡市落地生根,发挥效益。
(四)建立特色产业低碳经济示范区
特色产业是三门峡农业的传统优势,也是“一高两化”传统产业高端化的重要方面,而这正为三门峡转型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缘份果业依托三门峡周边资源,建有亚洲单线生产能力最大的果汁加工生产线,产品90%外销。果品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步伐加快,企业更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富元公司食品园是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林果加工业龙头项目,主要利用生产果汁所剩的果渣提炼果胶等,实现“吃干榨净、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理念。要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规模效应,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烟叶是三门峡农业特色发展的一个缩影,种植规模稳居全省第一,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要认真落实惠农政策,扩大种植规模,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扶持标准,培育富民产业。
(五)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全市节能意识
消费观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要向低碳化方向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政府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人们的消费活动进行有意识地、合理地、科学地引导,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向低碳、生态、健康的方向转变,使之消费行为向低碳化方向转变,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六)走产业高端化道路,加快服务业发展
1、产业高端化道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工业增加值率的大小直接反映企业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反映投入产出的效果。工业增加值率越高,企业的附加值越高、盈利水平越高,投入产出的效果越佳。然而,在“黄河金三角”四市中,三门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居末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三门峡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高附加值产业占比重较小,工业可持续竞争力较弱。
走产业高端化道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是提高工业增加值率的有效途径。具体可以从两个着力点入手。一个是在增项上做文章,以创新、质量、品牌、服务获得高附加值,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转变;另一个是在减项上下功夫,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推进减排治污,提高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做到了这“一增”、“一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行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发展
从占生产总值比重上看,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动力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近几年来,三门峡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下滑明显,2012年比2005年下滑5.9个百分点。经过多年的发展,三门峡市第三产业呈现多层次发展态势,传统第三产业发展稳健,新兴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但三门峡市的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不优,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新兴现代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还没有成为产业增长的主体。
第三产业行业门类众多,要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素质,必须大力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行业结构。要从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加快传统行业改组改造、升级换代的同时,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行业。一方面要在稳步发展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升级改造的步伐。另一方面加快新兴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以提升融资水平为重点,加快发展金融等第三产业,适应新型消费需求,大力提升第三产业比重。
总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的不断升级,摆脱资源依赖发展路径,依靠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是开发和提升三门峡传统产业,挖掘和传承三门峡地域文化发展,促进三门峡区域经济和高新产业崛起的有效路径,是实现三门峡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示范城市、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大战略定位的有效途径。三门峡的低碳经济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有理由相信三门峡一定可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低碳发展之路,打造出升级版的三门峡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一个“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的黄河明珠必将闪耀在祖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