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CPI升势平缓 价格调控不容忽视
今年以来,在经济增速放缓、前期货币紧缩政策持续作用、猪肉价格周期性回调、上游价格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全市物价总水平上涨压力明显减缓, 前11个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累计指数(CPI)为2.5%,涨幅较上年同期低3.2个百分点,总体升势平缓。从支撑CPI上涨的因素看,要素成本上升、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上调等长期因素和蔬菜价格上涨等偶然性因素对推动物价总水平上涨发挥了主要作用。考虑到农产品季节性上涨,冬至、元旦节的临近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预计12月份全市CPI同比涨幅可能有小幅反弹,但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全年CPI涨幅将控制在2.5%以内。
一、前11个月CPI升势平缓
(一)价格总水平涨幅温和,食品、居住涨幅回落较多
前11个月全市CPI同比上涨2.5%,较去年同期5.7%的涨幅低3.2个百分点,为三年来同期最低涨幅;前11个月各月CPI同比累计上涨分别为3.1%、2.8%、3.0%、3.1%、3.1%、2.9%、2.7%、2.6%、2.5%、2.5%、2.5%,保持在2.5-3.1%之间,总体升势平缓。分月份看,1-11月各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3.1%、2.6%、3.5%、3.2%、3.0%、2.0%、1.7%、1.9%、2.0%、1.9%、2.3%,不难看出前7个月各月CPI涨幅持续回落,7月份回落至1.7%,创2009年以来32个月新低,8-11月份在1.9-2.3%之间,基本保持稳定。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呈“
(二)食品类带领作用明显,对CPI涨幅的影响程度达67.3%
肉禽蛋等食品价格涨幅回落较多,对CPI的拉动减弱。食品类价格1月份同比上涨10.3%,2月份大幅回落至6.8%,3月份反弹至7.9%之后持续回落,10月份同比涨幅回落至2.6%,11月份又反弹至3.7%,1-11月平均,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5.4%。食品价格涨幅大幅回落,对CPI产生了较大影响。食品类拉动1-11月全市CPI上升1.65个百分点,对CPI涨幅的影响程度为67.3%。其中猪肉、鸡价格同比下降5.7%、1%,成为影响食品类乃至全市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非食品价格走势平稳。非食品价格1-11月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各月同比涨幅变化不大。
(三)环比波动幅度不大,价格上升趋势不强
从环比看,价格总水平变化幅度不大,其中1月、2月、3月、8月、9月五个月上涨,7月和10月持平,其他四个月环比下降。受“春脖子”过长影响,蔬菜价格前期高位徘徊;1-3月份鲜菜价格上涨带动总指数环比小幅上升;入夏以后,4-6月份随着鲜菜价格回落以及猪肉价格持续下降,环比总指数连续下降;三季度价格总水平呈现连续小幅回升态势,原因是鲜菜、肉禽蛋等食品价格出现反弹,以及油价、服务类价格上涨;11月份价格小幅回落。总体看今年价格总水平变化趋势性不强,各月变动幅度较小,呈现正常的季节性变动。
二、影响全市CPI走势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物价涨幅回落态势的形成因素
1、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求不足,拉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外部力量较弱
CPI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总体情况的冷或热。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速较快的时期,CPI涨幅往往较高,经济增速下降时,CPI也会随之走低。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或者放缓,CPI也步步回落,形成了“低增长、低通胀”的态势。一方面是外部需求不振。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拖累欧洲经济陷入衰退,美国经济增速继续下滑,全球需求长期低迷。另一方面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2012年以来,受需求减弱、成本上升、企业盈利下滑、产能过剩和就业问题隐忧初现等因素影响,我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从投资需求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均出现回落;从消费需求看,受前期刺激消费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小幅回落。需求下降与产能过剩并存,推动价格总水平尤其是工业品价格上升的力量减弱。
2、上游价格大幅回落,成本传导压力减轻
1-11月全市工业品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5.6%,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5.6个百分点,上游价格涨幅回落对价格总水平的传导压力减轻。二季度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下降,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减缓。
3、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货币因素不强
今年以来,国务院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放松,货币供应量增幅持续回落。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小幅下调,但仍处于近年高位。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不断积累,流动性受到抑制,价格上升的货币动力不强。
4、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猪肉价格周期性回落
食品在CPI中所占比重超过三成,食品价格波动往往对物价总水平产生重要影响,而决定食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供给。今年以来,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省长“米袋子”、市长“菜篮子”负责制,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方面,夏粮再获丰收,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基础较好。畜牧业方面,全省生猪、家禽出栏保持同比增长态势,在畜牧业形势良好、产量增长的情况下,全市肉禽类价格持续回落,对价格总水平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CPI上升的支撑因素
1、翘尾因素影响较大
在全市CPI2.5%的涨幅中,翘尾因素影响上涨0.9个百分点,占全市CPI涨幅的36%;新涨价因素影响上涨1.6个百分点,占全市CPI涨幅的64%,新涨价因素在全市CPI中占主导地位。
2、鲜菜价格涨幅较大,对全市CPI推动作用显著
1-11月,全市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9.3%,拉动全市CPI上升0.52个百分点,是带动物价总水平上升最多的类别。菜价大幅上涨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天气影响,如年初受气温偏低影响鲜菜上市延迟,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二是去年菜价较低,部分蔬菜滞销,多地出现卖菜难现象,许多种植户积极性受到影响;三是种植成本、流通成本增加较多。
3、劳动力成本上升、房租上涨、公共服务产品价格上涨等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河南省自
三、对全市12月及全年物价走势判断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对今年全市物价走势判断
考虑到农产品受天气影响明显、输入性通胀压力、公用事业产品价格调整的持续影响,12月份全市CPI将会有所回升。从全市CPI内部结构看,1-3季度翘尾影响分别为1.2、1.6、0.3个百分点,四季度减小为0.1个百分点,随着翘尾因素减弱,CPI涨幅将继续受到制约。因此, 12月份CPI或有小幅反弹,但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全市全年CPI涨幅控制在2.5%以内。
当前物价形势虽已趋缓和,但中长期通胀压力仍在,目前处于连续大幅上升后的平稳运行阶段,物价涨幅回落但涨价范围依然较大,绝对价格水平仍处于高位。近年来积累的涨价水平依然很高,从定基指数判断,2006年以来全市物价总水平已上涨接近30%,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接近一倍,物价上涨对民生的影响不能因当前价格涨幅的缩小而忽视,价格调控力度仍不可放松。
(二)政策建议
1、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巩固农业生产基础,确保粮食、猪肉等主要食品的供求基本平衡。一粮带百价,粮价稳则物价稳。一要继续稳定和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研究增加种粮补贴,并把补贴真正落实给种粮农民的措施;研究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或者改为规定目标价格,给农民市场价与目标价之间差价补贴的思路。二要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稳定农资价格。继续组织好粮食市场供应,加强产销衔接。三要完善各项涉农价格收费政策,促进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发达地区支持不发达地区。
2、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一是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保障本地蔬菜的种类和数量供给,同时建立健全蔬菜储备制度,切实提高蔬菜的自给能力和应急供应能力;二是强化市场信息引导。积极推进蔬菜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对全市主要蔬菜品种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测,为蔬菜种植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合理引导生产、经营者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减少菜农种植的盲目性。三是净化流通环境,整顿市场秩序,加强涉农收费的清理整顿,在保持鲜活农产品运输通道畅通的同时,继续实施“绿色通道”举措,尽可能减免通行费、不合理的罚款等收费,最大程度降低蔬菜流通成本。
3、把握好涉及居民日常生活的水、电、燃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调整节奏和力度,管理好通胀预期。一方面,在物价水平超过调控预期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各项政府提价政策的出台。另一方面,如果物价总水平回落到合理范围之内,又确有价格改革需要,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调控,在具体操作时,必须妥善处理调价幅度与群众承受能力的关系,把握好调价方案出台的时间,尽量避免出现集中提价和涨价幅度过大的情况。同时必须落实和完善政府调价后的相关配套措施。
4、突出民生价格的监管,安定群众生活。一要继续加强教育收费管理,规范教育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各类学校收费,严格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二要继续降低药品价格、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三要加强价格监测工作。对特殊情况提前做出预案,保证市场供应,平抑市场价格,特别是冬天雨雪天气及节日期间的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