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到“十八大”----辉煌十年
---三门峡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市情,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定位”,强力推进“四大一高”战略和“十六字”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求转、求进、求实,总体经济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一、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
2011年,三门峡市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达到18389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62元,比2002年增长1.7倍,平均每年增长11.8%,十年来,三门峡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3年比2002年增长7.5%,其后三年每年增速逐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一路走高,2007年增速高达18.1%,达到2002年以来的最高值。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09年增速逐年减缓为15.7%和8.7%。从2010年开始增速又不断提高,到2011年增速达到13.5%。
(二)各项收入全面提高,收入结构悄然变化
十六大以来,三门峡市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提高行政、企、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想方设法创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鼓励私人创业,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扩大保障覆盖面,城镇居民各项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
1、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三门峡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岗位,改革工资制度,增加和补发职工工资,使三门峡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稳步提高。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3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2.3%,工资性收入占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78.4%,是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2、经营净收入大幅度增长。“十六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改善民生的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和鼓励城镇居民创业,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同时,随着城镇居民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城镇居民的经营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向市场,走向自主经营之路,使全市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得到大幅度增长。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846元,比2002年增长4.1倍,平均每年增长19.9%。
3、转移性收入平稳增长。“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相继出台了多项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或离退休金的政策,促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3973元,比2002年增长1.5倍,平均每年增长10.9%,其中,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为3530元,比2002年增长1.7倍,平均每年增长11.7%。
4、财产性收入显著增长。“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市城镇居民家庭财产的不断增加,居民的投资理财观念不断更新,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财产性收入显著增长。201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94元,比2002年增长2.1倍,平均每年增长13.2%。
二、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党的“十六大”以来,三门峡市城镇居民在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结构更趋于优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4082元,比2002年的人均4657元增长2.0倍,平均每年增长13.1%。城镇居民消费全面升级,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下降。2011年,我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1%,比2002年下降5.1个百分点。
(一)饮食消费健康方便
自“十六大”以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我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桌上的膳食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吃好、吃精、注重搭配营养、追求方便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3819元,比2002年增长1.5倍,平均每年增长11.0%。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在外就餐已成为既可满足物质需求,又能增进人们情感沟通的重要生活方式。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在外用餐支出838元,比2002年增长2.7倍。
(二)衣着打扮时尚个性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服饰的多样化,衣着消费已从传统的保暖型为主,向追求时尚、个性、品味型转变。市场也为百姓提供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新颖美观、季节分明的各式服装,不同品牌的服装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不同爱好者的需求。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价廉、耐用,而是对服装的内在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注重高雅、庄重和时尚。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878元,比2002年增长1.9倍,平均每年增长12.6%。
(三)居住环境宽敞舒适
“十六大”以来,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住房面积增加,室内外环境优美。2011年末,三门峡市城镇居民住宅商品房占有率达到49.2%,比2002年增长30.8个百分点,住房装修率达65.6%,比2002年提高了25.4个百分点,房屋产权私有率达到93.1%,比2002年增长4.5个百分点,房屋配套设施状况进一步好转,有厕所浴室户达80.1%,比2002年提高了18.1个百分点,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达
住房条件的改善,也带动了城镇居民居住类及家庭耐用品消费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类支出1944元,比2002年增长2.4倍,平均每年增长14.5%,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117元,比2002年增长2.3倍,平均每年增长14.1%,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耐用品支出486元,比2002年增长1.4倍。
(四)交通和通信快捷顺畅
“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市交通和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家用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移动电话等通信产品迅速得到普及,城镇居民的出行和通讯更加快捷和顺畅。城镇居民家庭家用汽车从无到有,2011年,每百户拥有量达16.1辆,移动电话拥有量由2002年的每百户39.1部提高到2011年的每百户219.7部,增长4.6倍。城镇居民用于交通和通信方面的支出也大幅增加。2011年,三门峡市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2194元,比2002年增长3.3倍,平均每年增长17.7%。其中,人均交通支出1579元,比2002年增长8.7倍,平均每年增长28.7%;人均通信支出615元,比2002年增长79.3%,平均每年增长6.7%。
(五)医疗保健注重健康
“十六大”以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愈来愈多的城镇居民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一种消费新时尚。2011年,三门峡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946元,比2002年增长2.1倍,平均每年增长13.6%。其中,保健器具人均支出100元,比2002年增长22.5倍,平均每年增长42.0%,滋补保健品人均支出88元,比2002年增长44.5倍,平均每年增长52.9%。
(六)文化娱乐陶冶情操
“十六大”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加见识、陶冶情操的外出旅游备受青睐。2011年,三门峡市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702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平均每年增长12.1%。其中,人均团体旅游支出376元,比2002年增长3.4倍,平均每年增长17.9%。同时,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也更加重视自身的学识和修养,各类培训班和成人教育等受到居民热捧,城镇居民对教育方面的支出不断加大。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达801元,比2002年增长2.1倍,平均每年增长13.4%。国家义务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免除中小学学杂费,使城镇居民用于义务教育的支出大幅度减少,2011年比2002年下降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