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基本单位布局与产业结构优化途径分析
三门峡市基本单位布局与产业结构优化途径分析
基本单位包括法人单位及法人所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来源和载体,其总体状况和结构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结构特点。近年来,三门峡市积极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市基本单位的总量稳步增长,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本文从三门峡市基本单位变化的角度来解读近年来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果,并就进一步促进单位增加、优化单位布局提出我们的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三门峡市基本单位变化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三门峡市各类基本单位从总量和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基本单位总量明显增加,企业法人增长较快。2011年末,三门峡市拥有各类法人单位13706家,产业活动单位5322家,与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时的数据相比,分别增长21.4%和3.6%。从法人单位构成来看,除机关法人、村委会、居委会数量基本持平外,其它各类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企业法人增加最为明显。2011年末,全市拥有企业法人9581家,比2008年增加2243家,增长30.6%,其增幅高出全部法人单位增幅9.2个百分点。企业法人的明显增加,为三门峡市经济发展和增加财政税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1/3以上,从业人员占近2/3。近年来,三门峡市坚持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并重,在工业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末,全市拥有工业法人单位3343个,比2008年增长13.0%,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34.9%;其从业人员达28.43万人,比2008年增长29.2%,占全市企业法人从业人员总数的65.1%。在全市工业法人单位中,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这三个行业单位数最多,分别为736个、492个和277个;在工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三个行业人数最多,分别为6.89万人、4.97万人和3.03万人。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转型升级的成功范例,近年来大力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形成煤炭、煤化工、铝工业三大主业,2011年企业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创历史新高,实现利税比2008年增长78.5%,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最具科技创新力单位”和 “河南省十佳科技型最具成长力企业”; 三门峡金渠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三门峡市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代表,近年来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资源整合及地质探矿,现已发展成为集黄金探、采、选、冶、精深加工和网上黄金交易为一体,金、银、钼、钨、铜、铅多矿种开发的综合性矿业公司,2011年该企业实现利税比2008年增长2.24倍。正是这样一批传统企业的转型,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的稳步发展。
基本单位的行业结构日趋合理,服务业单位发展迅速。2011年末,全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分别为494个、3763个、9449个,与2008年相比,分别增长49.7%、18.6%、21.3%。第一产业单位数增加了164个,占全部单位数的比重达到3.6%,比2008年提高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单位数增加了591个,占全部单位数的比重为27.5%,比2008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单位数增加了1662个,占全部单位数的比重为68.9%,比2008年下降0.1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以批发和零售业增加最多,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分别比2008年增加732家、334家、145家。可以看出,无论是增加的绝对量还是增长幅度,第三产业(服务业)都明显高于第二产业。这主要得益于三门峡市近年来狠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力推进“四大一高”战略,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单位结构的改善,凸现三门峡市服务业单位中行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三门峡市法人单位行业分布及所占比重
行 业 |
2011年 |
2008年 | ||
单位数(个) |
比重(%) |
单位数(个) |
比重(%) | |
总计 |
13706 |
100.0 |
11290 |
100.0 |
农、林、牧、渔业 |
494 |
3.6 |
330 |
2.9 |
采矿业 |
976 |
7.1 |
868 |
7.7 |
制造业 |
2232 |
16.3 |
1967 |
17.4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35 |
1.0 |
122 |
1.1 |
建筑业 |
420 |
3.1 |
215 |
1.9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00 |
2.2 |
195 |
1.7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222 |
1.6 |
194 |
1.7 |
批发和零售业 |
2843 |
20.7 |
2111 |
18.7 |
住宿和餐饮业 |
309 |
2.3 |
263 |
2.3 |
金融业 |
104 |
0.8 |
67 |
0.6 |
房地产业 |
308 |
2.2 |
163 |
1.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827 |
6.0 |
493 |
4.4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398 |
2.9 |
357 |
3.2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81 |
1.3 |
127 |
1.1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285 |
2.1 |
243 |
2.2 |
教育 |
464 |
3.4 |
444 |
3.9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430 |
3.1 |
417 |
3.7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82 |
1.3 |
163 |
1.4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2596 |
18.9 |
2550 |
22.6 |
非公有经济发展加快。随着三门峡市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企业法人的大幅度增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所有制结构明显变化,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在全市企业法人中,国有企业法人415家,占总数的4.3%;集体企业645家,占总数的6.7%;私营企业8495家,占总数的88.7%;港澳台商控股企业13家,占总数的0.1%;外商控股企业13家,占总数的0.1%。与2008年相比,公有制企业增加100家,增长10.4%,非公有制企业增加2143家,增长33.6%,非公有经济单位所占的比重比2008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二、从基本单位的现状看三门峡市经济结构存在的缺陷
近年来,三门峡市着力于做大做强优势行业,着力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基本单位的结构、规模、分布等方面来看,仍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小单位占主导地位,“三上”企业数量较少。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各种类型单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壮大,单位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仍以小规模、小型单位居多。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中,2011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以内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分别为605个、168个、118个、215个和73个,分别只占同行业企业单位总数的18.1%、40%、39.6%、7.6%和24.0%,而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达到7965个,占全市企业单位总数的83.1%;从业人数在50人以下的企业共8140家,占企业单位总数的85.0%;从业人数在300人以上的企业只有204个,仅占2.1%。小型企业仍然占主导地位,尤其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租赁商务服务等行业类似个体经营户的小公司、小单位居多,而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少或进驻不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整体规模竞争能力仍然相对不强。
传统行业仍占主导,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2011年底,三门峡市企业法人总数为9581个,从国民经济行业门类来看,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行业的单位数为7045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73.5%,由此可以看出传统行业仍然保持着主导地位。作为新兴行业代表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011年的单位总数为1562个,占企业法人总数的16.3%,所占比例比2008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发展比较滞后。
外商投资企业相对较少。截止2011年底,全市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共15个,外商投资企业22个,分别比2008年增加1个、4个,这与黄河金三角周边城市以及全省其他城市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多年来,我们引进外资不算少,先后建成投产的企业也不算少,但外资企业整体存活率较低,真正生存下来维持正常经营的企业不多。
地区间单位发展不平衡,市县区之间差距明显。由于受到资源、交通设施、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三门峡市各县(市、区)的法人单位数量存在着显著的差距,按法人单位所在的行政区划,湖滨区(含开发区)4938个、渑池县1556个、陕县1630个、卢氏县1539个、义马市735个、灵宝市3287个,湖滨区和灵宝市的法人单位数最多,各县(市、区)之间差距较大。
三、对下一步三门峡市基本单位发展的建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国家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为三门峡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充分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的区域政策,促使三门峡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认为从培育基本单位的角度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鼓励支持创业,推动单位增加
“十二五”时期,是三门峡市提升城镇化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转型的关键期。基本单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细胞和载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将承载着吸纳人力资源等重要职责。基本单位的数量规模、增减变化、繁殖增值,将直接决定着吸纳诸经济要素的能量,决定经济总量的大小、产业结构的优劣。推进基本单位数量的扩张以形成新的增长点应是战略之举。作为政府,要为创业者(单位和个人)提供更好的环境,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潮。
(二)以旅游业为龙头,进一步壮大第三产业
一是继续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旅游业投资相对较少,但带动面广且见效快,属于朝阳产业。三门峡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并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做大做强,重点发展特色旅游,培育旅游品牌,使全市的旅游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并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快城镇化建设,以此促进社会服务业发展。发展社会服务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消费升级、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地方税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选择那些带动力强并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特点的新兴服务业,加强重点扶持。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三是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发展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以中小城镇为中心,加快各种专业商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形成以中心城市为辐射中心的商品贸易网络,以此带动我经济的发展。四是加快发展城市社区服务业和乡村卫生保障等事业。发展社区服务业在保障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快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广大乡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
(三)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提升产业层次
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与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目前在三门峡市仍较为弱小。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不断优化,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政府要采取导向性或优惠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就业容量大的旅游业、社区服务业,与科技进步相关的信息产业、咨询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科学研究等基础性行业。同时,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咨询、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商务、广告等服务业,进一步扩展服务业领域;要推进工业企业分离物流业务,促进物流基本功能有机整合,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三门峡市中小企业数量多,占比大,并且大多为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需要政府扶持。因此,今后我们应在做大做强支柱企业、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的同时,积极扶持、引导有前景的中小企业发展,将具有一定规模且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加以扶持和培养,使其成长为中、大型企业;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成长促进机制和退出机制;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三门峡市拥有较好的投资环境,又有比较成熟的招商经验。今后我们要继续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优势企业为核心,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打造“明星效应”,积极推动三门峡市企业与更多的有实力、重信誉的大企业、集团的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